11月19日下午, 青岛农业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娟教授应数理学院数学系的邀请,在D2-220会议室作了题为《奇妙的人工智能--从基础理论到广阔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数理学院院长杨树国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李娟教授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理论架构及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不同类型的网络结构的特点。然后,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场景;最后介绍了李娟教授在应用人工智能理论做的主要应用工作,包括海参的识别、鱼的检测、采摘枸杞机、智能室内植物墙控制等,报告会后,李娟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此次报告,不仅给学院老师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概况及相关的研究进展,并为如何将理论知识进行真正的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
李娟教授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三级教授、青岛农业大学“1361 人才工程”成员,控制科学与工程方向学术带头人,青岛农业大学“百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故障诊断和容错、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机器人和现代农业装备等。
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山东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导师。
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横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24项,已授权发明16项;授权新型专利18项、软著6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教学成果:荣获 “全国性教学与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提名奖、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机器人大赛指导奖、优秀教学质量奖、六和奖教金、大学生“争锋论坛”首批特聘导师、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术导师等奖励和荣誉称号。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指导本科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共获得国际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奖若干项。主持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1项,主持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0多项。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