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导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导师风采 >> 正文

徐东彦:为师亦为范,治学不倦育人才

发布日期:2024-12-24    作者:     来源:     点击:

徐东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曾担任化学工程教研室主任、“化学工程与工艺”一流专业负责人和工程学部副主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山东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青岛市节能专家库首批专家。获得侯祥麟石油加工科学技术奖(个人)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入选2021/2022/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为人师表,修身立德,做研究生的学术领航灯和人生引路人

在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合格的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研究生导师的“传道”尤为重要,而“传道”之道身教重于言教。为此,从教三十多年来,徐东彦教授始终践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牢记“立德树人、潜心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研究生的良师益友。在研究生入学伊始就指导他们及早规划个人发展目标,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引导研究生树立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诚信意识,培养主动思辨和学术质疑能力。目前,已独立培养近4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3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人获校十大“学术之星”,7人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5人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获批校级研究生自主科研创新项目1项。其中,硕士毕业生卢鹏先后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2年回国应聘山东能源研究院工作,2024年获聘青岛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行业产业导师。近期,卢鹏副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新型沸石分子筛合成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该材料在促进化工生产更加绿色、高效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央视新闻予以了重点报道。

立足教学一线,潜心钻研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徐东彦教授主讲过化工专业研究生“催化剂与工业催化”、“专业英语写作”、“科技论文撰写”与“综合英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OBE理念”构建了具有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的课程内容,兼顾学生追求新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为引领,积极投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工程学一流学科建设驱动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培育项目1项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发表研究生教学研究论文多篇。主持的“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化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获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完成的“机械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和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紧跟学术前沿,服务社会需求

徐东彦教授长期从事光/热协同催化在新能源与高级氧化过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博士基金以及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授权中国发明13件。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Energy Chemistry,Journal ofPower Source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Fuel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H指数25,他引超过2500余次。近年来,为应对“双碳”目标对能源和环境提出的新挑战,进一步将研究领域拓展到废塑料的化学回收,目前与中石油和中石化合作开展相关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