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晨,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多年来一直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获评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青岛市教书育人楷模、第三届在青高校优秀思政名师、第六届“青科大年度人物”、青岛科技大学首届最美教师、青岛科技大学第十届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一、担当政治使命,立志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为一名有29年党龄的老党员,李晓晨始终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形象。针对前些年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及一些人不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象,李晓晨甚为忧虑,她深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它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李晓晨本着政治强、情怀深的共产党员使命担当,毅然放弃从事多年的专业教学,从历史文化学院转入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一名光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立志用自己厚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去释疑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之惑,真正让思政课的内容入脑入心。
二、热爱教育事业,教学方式创新
李晓晨衷心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每年的教学工作量是学校规定的两倍多。她教学工作热情饱满,从未无故停止教学工作。2020年至2022年,其父母婆婆先后去世,她虽悲痛异常,仍化悲痛为力量,很快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了上好理论课,李晓晨大力加强教学研究,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项,参与省级一流课程建设2项、省级思政课金课1项,主持和参与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在教学中,李晓晨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实行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定期与研究生座谈,带他们参与社会调研和课题研究,开拓了学生的研究视野,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三、注重教研相长,科研成果丰富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做到“学高为范”,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进行科研攻关,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李晓晨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出版专著2部,参编多部;发表论文近40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及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17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统战理论调研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市统战理论调研优秀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四、做到为人师表,关爱帮助学生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李晓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她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孩子,当他们有困难和困惑时,她倾注所有的感情和能力去关爱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老师的温暖和支持,从而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比如开导因母亲生病情绪低落的2017级研究生李华,使其顺利毕业并考取博士;深夜护送2020级研究生张萌去医院看病;为患有眼疾的2020级研究生韩新怡寻医问药;帮助2016级研究生李敏走出思想困惑顺利毕业;关怀遭遇家庭变故的2016级研究生孙洁,使其重拾生活信心。
五、秉持“三全”育人理念,育人成效显著
李晓晨始终秉持“三全”育人理念,在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在青岛科技大学毕业的10位研究生中,2017级李华的硕士学位论文获2021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9级赵硕的硕士学位论文获2022年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同时获2022届山东省优秀毕业生;2021级张宇晴的硕士学位论文获2024年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0级张萌和韩新怡在校期间分别发表一篇CSSCI高水平论文;指导以韩新怡为主讲的思政课获首届全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展示活动三等奖;指导培养2015级管西荣、2017级李华、2020级张萌和韩新怡先后考取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博士;2018级李胜超、2019级赵硕、2021级崔晓雨考取了国家公务员;2019级徐珊珊考取德州学院思政课教师。这些毕业生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高,很快获得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如刚工作一年的徐珊珊即荣获2023年山东高校“萌新磨课会”教学比赛二等奖。
李晓晨以自己的真诚、爱心与工作能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她将继续以理服人、以爱育人、以德感人,争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研究生指导教师。